意大利华人网消息:原本被视为“海洋灾星”的蓝蟹,如今正逐渐被意大利转化为出口创汇的新商机。继长期威胁本地贻贝与蛤蜊养殖业后,这一外来物种正在脱胎换骨,变身为意大利对外出口的“蓝色黄金”。
根据意大利蓝蟹紧急事务特派专员恩里科·卡泰里诺(Enrico Caterino)在众议院农业委员会的汇报,从今年4月至7月,威尼托大区共捕捞了780吨蓝蟹,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则达到了463吨。虽然捕捞量略低于2024年同期,但已有部分被迅速推向市场,威尼托销售231吨,艾米利亚-罗马涅销售90吨。其中,一家位于戈罗(Goro)的渔业合作社更是自年初以来出口了180吨蓝蟹。 令人振奋的是,蓝蟹不仅在本地市场上获得一定接受度,其在斯里兰卡和突尼斯的需求更是迅速升温。据卡泰里诺介绍,斯里兰卡本地人对蓝蟹极为热衷,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追踪其分布情况。为此,一家斯里兰卡公司已在威尼托设立出口基地,相关锅炉加工设备已安装完毕,目前正招募员工以启动出口流程。首批集装箱已装车待发,预计数周内便可启运。 与此同时,突尼斯方面也表现出极大兴趣。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费拉拉的渔业合作社已与一家突尼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已开始进行蓝蟹的加工与出口。卡泰里诺强调,这类出口合作不仅是控制泛滥生物的一种手段,更为受影响区域带来了替代性经济收益。在美国、土耳其等国类似情况下,蓝蟹从生态入侵者转型为经济资源的路径已被成功验证。
除了出口,意大利还在探索多元化应对方案。例如,尝试将蓝蟹加工成宠物食品,并测试声光驱赶设备以保护贝类养殖场。此外,养殖业也在进行品种调整,推广对蓝蟹攻击更具抵抗力的牡蛎品种,在威尼托和艾米利亚-罗马涅已开始试点。 为缓解受灾渔民压力,意大利农业、粮食主权与林业部已批复总计逾5300万欧元的紧急援助资金。除10亿欧元专项拨款由专员管理外,2022年专法下还划拨370万欧元,由各涉事大区(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艾米利亚-罗马涅和威尼托)进行再分配。渔民需在提交完整捕捞和处理凭证后,方可申请补贴,杜绝无凭拨款现象。 关于蓝蟹捕捞时效问题,卡泰里诺也作出澄清。他指出,从今年4月16日起,意大利渔民已全面展开捕捞行动,并于6月23日前获得欧盟的补偿批准,审批时间远快于常规流程,显示相关机构高效应对危机。他强调:“我们的时间表毫无延误,专项资金充足,计划严格依照规定实施。” 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蓝蟹,在多方协调与政策支持下,正逐步成为意大利水产经济的新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