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华人网2025年8月29日编译消息:意大利政府近日出台了一项在欧洲尚属首次的措施:在新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中,排除来自中国的光伏板和相关组件。这一决定不仅对意大利本身具有战略意义,也可能成为欧盟未来政策的风向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目前全球约80%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自中国,而在意大利,超过70%的光伏板进口自中国。长期以来,这种高度依赖让欧洲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存在风险。意大利此次通过的FerX法令,从8月27日起生效,明确规定申请新能源补贴的光伏组件不能在中国组装,电池片不得来自中国,并要求关键技术部件必须至少有一项来源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于6兆瓦以上的大型电站,如不满足上述条件,将无法享受新的激励措施。
此举意在扶持欧洲本土光伏产业链,减少对单一供应方的依赖,同时降低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事实上,这与欧盟此前推动的《清洁工业法案》以及公共采购规则修订方向一致,即鼓励在能源、科技等关键领域发展“欧洲制造”。目前,欧盟委员会也在讨论是否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关税,以避免市场被低价倾销所冲击。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这种调整并非没有代价。研究机构Carnegie和布鲁盖尔智库指出,摆脱中国供应链虽然必要,但过程复杂,且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如果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欧洲的绿色转型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从更广泛的背景看,意大利此举也是其加强对关键领域中中国资本影响力防控的组成部分。目前,意大利大约有700家企业涉及中国投资,政府特别关注能源、交通、科技和金融领域,认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排除中国光伏组件,也被解读为削减中国在意大利战略性投资的一部分。
此外,这一措施与北约的战略考量也有呼应。北约近年来强调成员国需要减少对中俄的依赖,强化关键资源和技术的供应链安全。意大利政府也担心,如果光伏系统中包含与中国相关的设备,可能在数据安全或能源供应上留下隐患,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电力供应被中断。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意大利的这项政策很可能会引发欧洲范围内的跟进。但最终能否奏效,还要看欧洲工业能否快速弥补因减少中国供应带来的缺口。如果本土产能无法跟上,欧盟可能面临在“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之间两难平衡的困境。(异域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