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华人网编译消息:近年来,意大利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股令人担忧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房屋被人为转化为“废墟”,以规避不动产统一税(IMU)的征收。据意大利房地产联合会(Confedilizia)最新报告,自2011年IMU税正式实施以来,这类被归为“完全破败建筑”(单位类别F2)的房产数量增加了126%,从当年的278,121栋激增至2024年的629,022栋。 Confedilizia指出,这一现象已非偶然或自然老化所致,而是一种愈发普遍的“策略性荒废”。在这些被列为F2类的房屋中,约90%归私人所有,许多业主为了免除IMU税,不惜主动拆除屋顶,使房屋在名义上丧失可居住性,从而避开纳税义务。根据现行法律,即便房屋已被认定为不可居住或不可使用,只要未被正式划为“废墟”,仍需缴纳IMU。
Confedilizia警告,这种人为制造废墟的做法不仅反映出房地产税制的弊端,更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和城市管理问题。该协会主席乔治·斯帕齐亚尼·泰斯塔(Giorgio Spaziani Testa)直言:“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局面。原本应当受到保护和投资的私人房产,如今却大规模遭到放弃。”
他还指出,房产市场的持续恶化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一方面,IMU等财产税具有“掠夺性”特征,特别是在房屋难以转售或几乎无市场价值的情况下;另一方面,政府又大幅削减了原用于翻修和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尽管如此,司法层面近期却释放出不同信号。意大利最高法院(Corte di Cassazione)近日作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认为F2类“废墟房产”在特定条件下亦可享受“首套房”优惠。法院认为,只要购房者在签署购买合同后三年内有能力将房产改造为可居住房屋,不论其在土地注册上的分类是F2还是F3,均可适用优惠政策。这一裁定与税务机关的保守解读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一直坚持废墟不具备“住宅”属性,不应享有相关减免。
在专家看来,这一判例可能为那些希望投资老旧房产、重建自住空间的人打开一扇新的法律之窗,也或许将推动税收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