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华人网编译消息:从昔日的英国经典车标,到如今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崛起的象征,MG汽车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其在意大利乃至全欧洲的形象。在2024年,MG在意大利的销量已超过阿尔法·罗密欧、日产、斯柯达和蓝旗亚,成为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最成功的代表之一。面对一个竞争激烈且普遍对亚洲制造仍存疑虑的市场,MG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记者就此采访了MG意大利公司总经理安德烈亚·巴托洛梅奥,深入了解该品牌背后的增长逻辑与战略方向。 品牌赋能,打开市场第一步
“我曾经希望并几乎确信会取得成功,但这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我们一步步赢来的。”巴托洛梅奥表示。MG的复兴不仅仅依赖于产品本身,更得益于品牌的历史积淀。他坦言,相较于其他初入市场的陌生品牌,MG这一名称帮助公司以更低的沟通成本快速打开市场。
自进入意大利以来,MG就确立了清晰的市场定位:高性价比与值得信赖的经销网络。目前,消费者普遍知道MG是一个中国品牌,“但他们并不在意”,巴托洛梅奥指出:“大家看重的是产品质量、七年质保、以及合理的价格——特别是在如今物价普遍上涨的背景下。” 不押宝纯电动,多元产品线更接地气
MG之所以能成为2024年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车企,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的产品布局。2024年,MG在意大利销量突破4万辆;2025年前几个月,更实现了50%的同比增长。
“我们的品牌DNA是双重的:既注重绿色环保,也关注市场规模。”巴托洛梅奥强调,尤其是在南欧国家,仅靠纯电动车是远远不够的。热销的燃油版ZS车型在意大利市场扮演了关键角色。
为了适应市场,公司也需不断调整文化策略。“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向总部解释,意大利不是瑞典,电动车的渗透率还不到5%。”正是这种本地化的柔性策略,让MG在多个传统车企裹足不前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面对高关税,坚持不涨价
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大背景下,MG也未能幸免,其车型被征收38%的附加税。然而,MG决定将这部分成本自行吸收,未对消费者涨价。
“电动车市场受阻不仅是经济原因,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巴托洛梅奥认为,中国市场也经历了相似的转型过程。他表示,MG未来将把重心转向更先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些车型配备更大的电池、更轻的车身和更低的能耗,有望成为通往全面电动化的“过渡桥梁”。 依托强大母公司,打造全球战略
MG隶属于中国最大车企上汽集团,年产量超过500万辆。上汽不仅在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领域具有深厚积淀,还通过与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等合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跨国运营经验。
借助这一资源平台,MG制定了清晰的未来目标:不仅要稳居英国市场前六名,更希望在意大利市场进入前十,并争取在2025年底实现5%的市场份额。 欧洲需要学习,中国也可以是老师
采访最后,巴托洛梅奥语带感慨地指出:“中国品牌进攻性很强,这并非只是为了利润,而是文化和意志的体现。”在他看来,当欧洲逐渐放弃小型车(B级车)市场时,中国车企反而以此为突破口大举进军。
|